《大眾日報》韓延明:深刻體悟沂蒙精神基本內涵
作者: 發表日期:2022年07月19日 19:36 點擊:[]
7月19日,《大眾日報》刊發我校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共山東省委黨史研究院原一級巡視員韓延明理論文章《深刻體悟沂蒙精神基本內涵》,全文如下: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山東時對沂蒙精神進行了深刻論述和科學定位。他深情指出:“山東是革命老區,有著光榮傳統。軍民水乳交融、生死與共鑄就的沂蒙精神,對我們今天抓黨的建設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啟示作用?!彼鞔_定位:“沂蒙精神與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要不斷結合新的時代條件發揚光大?!边@一重要論述,從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和新時代黨的建設的高度,深刻揭示了沂蒙精神的特質和內在機理,為我們研究和弘揚沂蒙精神提供了歷史思維和根本遵循,為進一步豐富、完善和升華沂蒙精神內涵確定了新理念、新視域、新闡釋和新境界。
2021年9月,中央宣傳部公布了黨中央批準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第一批偉大精神”,其中“沂蒙精神”位居前列。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山東老區人民為中國革命勝利和社會主義建設作出重大犧牲和貢獻的歷史褒獎和時代彰揚。今年5月28日,山東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要求“大力弘揚黨群同心、軍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沂蒙精神”。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和中央部署審定下確認的沂蒙精神基本內涵,站位高遠、思想深邃,內蘊宏富、催人奮進,飽含著豐厚的政治分量、理論含量、精神能量和實踐力量。這一“基本內涵”,從實踐層面上體現了沂蒙精神的創造主體及其相互關系,從理論層面上揭示了沂蒙精神的內在機理與生成邏輯,同時也充分體現了沂蒙精神孕育生成的時代特征、沂蒙精神創造主體的雙向互動、沂蒙精神知情意行的內在機理和沂蒙精神傳承弘揚的永恒價值。沂蒙精神基本內涵的明晰和確定,是沂蒙精神內涵演進史、理論研究史和精神弘揚史上一個重要里程碑,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和獨特的時代價值。
從實踐層面深刻把握沂蒙精神的創造主體及其相互關系
“黨群同心、軍民情深”,具體體現了革命戰爭年代山東根據地和解放區黨政軍民之間的密切交往關系與革命實踐路徑,是一種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的以心換心、同向同行。這個層面充分映照了沂蒙精神的政治品格和生動實踐。黨和人民軍隊“愛民為民”與老區人民群眾“愛黨愛軍”雙向互動、共生共榮。中國共產黨和人民群眾由初心使命、忠誠擔當而內生的默契是“同心”,即志同道合、心心相印,同呼吸共命運;人民軍隊和人民群眾由抗日救國、無私奉獻而外顯的表征是“情深”,即情同手足、同舟共濟,同甘苦共生死。這兩句內涵表述,會令人情不自禁地聯想到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那些視死如歸的大義壯舉和蕩氣回腸的大愛情懷。我們說,一種精神,只有真正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時,才能最大程度地彰顯其社會價值和奮進動能。在這方面,與時偕行的沂蒙精神堪稱典范與豐碑。
首先,“黨群同心”,作為沂蒙精神基本內涵的核心和基點,是偉大沂蒙精神的本質特征和政治根基所在,貫穿了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和黨的群眾路線,彰顯了中國共產黨“親民、愛民、為民”的根本宗旨和人民群眾“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的忠誠擔當,是一種由表及里的滲透和交融。這種“黨心為民、民心向黨”的互通共融,是中國共產黨理想信念、初心使命、宗旨意識、群眾路線、優良作風、黨的建設的根本體現,是沂蒙精神的本源和根脈。提起“黨群同心”,自然使我們聯想起沂蒙第一個黨支部、萊蕪中共山東省工委、徂徠山抗日武裝起義等十大起義、沂蒙母親王換于,以及山東根據地的減租減息、“三三制”民主政權、《人權保障條例》、大生產運動、識字班、莊戶學、土地改革等。
其次,“軍民情深”,作為沂蒙精神基本內涵的表征和亮點,是偉大沂蒙精神的動力之源和勝利之本,是黨群同心的生動展現和鮮明標識,體現了人民軍隊為人民安危而萇弘碧血、出生入死的犧牲精神和人民群眾為擁軍支前而毀家紓難、參軍參戰的奉獻精神,是一種由知到情的陶冶和化育。這種“軍愛民、民擁軍”的同頻共振,鑄就了“軍民團結如一人”的鋼鐵長城,是沂蒙精神的主體和砥柱。提起“軍民情深”,自然使我們聯想起第一一五師的《八路軍擁政愛民公約》、喊出“誰第一個報名參軍我就嫁給誰”的梁懷玉、“朝陽官莊彭大娘”、“菩薩司令”廖容標,以及淵子崖自衛戰、大青山突圍戰、孟良崮戰役、淮海戰役、南下干部等。
沂蒙精神的創造主體是革命戰爭年代形成的山東黨政軍民命運共同體,是山東根據地“黨政軍”和“人民群眾”這個雙重主體雙向互動的結果。在革命戰爭年代,黨組織、黨指揮的軍隊、黨領導的政府(政權組織)是渾然一體的。這是當時的管理體制、組織系統和革命斗爭需要所決定的。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11月視察沂蒙革命老區時,語重心長地說:“我們的革命政權來之不易,主要是黨和人民水乳交融、心心相印,黨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為人民謀解放而領導人民展開革命斗爭;人民群眾真正跟黨走,相信我們的黨,在黨的領導下為人民解放事業無私奉獻?!彼裕覀儾荒馨岩拭删駟渭兊乜闯墒且环N源于老區、生于基層、長于群眾的地域性原生態的“草根”精神、“地氣”精神、“平民”精神。實質上,從發生學、系統論的本原角度追根溯源,沂蒙老區人民那種誠樸的愛黨忠心、愛軍情懷和奉獻精神,也是在中國共產黨的直接領導、感召、培育、影響和引領下逐步產生與發展起來的,是黨的先進性、正確性、群眾性和服務性,是人民軍隊為民族獨立和解放而殺敵護民的英雄壯舉和犧牲精神,喚醒了沂蒙人民的政治覺悟,贏得了沂蒙人民的衷心擁戴,由此而從根本上激發、催生和堅定了沂蒙人民對黨、對人民軍隊的誓死捍衛和真誠熱愛,從而使黨群、干群、軍民成為“同心”“情深”、團結一致的堅固整體。
從理論層面深刻把握沂蒙精神的內在機理與生成邏輯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沂蒙精神是由山東革命老區“軍民水乳交融、生死與共鑄就”的。“水乳交融、生死與共”,充分體現了在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引領下山東黨政軍民形成的那種融合共生的格局,構筑了融洽的黨群關系、干群關系、軍民關系凝結而成的命運共同體。這個層面高度凝練了沂蒙精神的鮮明特質與深刻內蘊,把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通過實踐形態升華為價值形態,揭示了我們黨從小到大、由弱變強的歷史邏輯和沂蒙精神的深層成因,指明了我們黨永不褪色、長期執政的必由之路,闡釋了沂蒙精神之所以入腦入心、接續永存的內在機理和內生動力。在沂蒙精神中,不僅蘊藏著共產黨人“從哪里來”的精神密碼,而且樹起了共產黨人“到哪里去”的精神路標。這就是矢志不渝地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恪守“人民至上”的黨性原則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構筑牢不可破的黨群、干群、軍民關系。這既是沂蒙精神的創生之根、發展之本、文化之魂,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水乳交融、生死與共”,是沂蒙精神基本內涵的特質和支點,凸顯了山東黨政軍民同呼吸共命運、同甘苦共生死的一體化融合狀態。這種“黨群魚水相融、軍民生死相依”的人民主體思想和黨的群眾路線,是沂蒙精神的內在動能和生成邏輯。提起“水乳交融”,自然使我們聯想起沂蒙紅嫂明德英、張淑貞、祖秀蓮、方蘭亭和膠東乳娘、戰地托兒所等;提起“生死與共”,自然使我們聯想起根據地反“掃蕩”、馬石山十勇士、“何萬祥英雄連”、沂蒙六姐妹、陳毅擔架隊、“一門三烈劉永良”等。同時,在“水乳交融、生死與共”中,還隱含著一條中國共產黨貫穿百年的紅線,這就是“加強黨的建設”。在黨的建設偉大工程中,核心就是體現“黨群干群關系”的“黨的群眾路線”,這也是中國革命之所以最終取得完全勝利的關鍵所在、命脈所系。
回首歷史,沂蒙精神孕育生長之初就深深烙上了黨和人民軍隊的紅色基因:其一,山東黨組織最早的創立者與領導者、中共一大代表王盡美曾回家鄉沂蒙宣傳馬克思主義,培養和發展進步青年,涌現出劉曉浦、劉一夢、李清漪、李清濰、劉鳴鑾等一批共產黨人,由此而開啟了沂蒙精神的破題之筆。其二,曾經在山東根據地和解放區任職的黨政軍高級領導干部,如徐向前、羅榮桓、陳毅、粟裕、朱瑞、郭洪濤、陳光、張經武、蕭華等,都是由中共中央從延安派到山東工作的久經考驗的杰出紅軍高級將領;而駐扎在沂蒙的八路軍一一五師,也是由優秀紅軍指戰員組成的一支精銳部隊,傳承了中國工農紅軍井岡山斗爭、蘇區反“圍剿”和萬里長征的革命精神與優良傳統。其三,革命戰爭年代的山東根據地直接接受延安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的指揮,毛澤東、朱德等給山東黨政軍領導人拍發的電報達110多封。其四,受黨中央委派,劉少奇1942年親赴山東根據地檢查指導工作,言傳身教、率先垂范,帶來了彌足珍貴、影響深遠的群眾工作經驗和群眾路線觀念。就此而言,沂蒙精神的成長和結晶,從一開始就注入了共產黨人的先進思想和人民軍隊的紅色基因,汲取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革命實踐和理論創新。
上述“黨群同心、軍民情深”的實踐層面和“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理論層面,互為補充、相輔相成,既有歷史的穿透力和實踐的指導力,又有精神的感召力和理論的引領力,進而構成了一個邏輯嚴密、內在統一的有機整體。一方面,“黨群同心、軍民情深”真實反映了黨政軍民的融洽關系和時代特征,能夠讓人們具象化地生動感知沂蒙精神中“黨為民、民向黨”和“軍愛民、民擁軍”的雙向互動關系,立體展現了山東黨政軍民肝膽相照、共克時艱的歷史畫卷,以及積極投身正義戰爭和革命運動的鮮活實踐。另一方面,“水乳交融、生死與共”作為沂蒙精神的深刻內涵和生成機理,從動因和成因上深度揭示了沂蒙精神的特質、“群眾路線”的實質和“黨的建設”的本質,增強了人民群眾對黨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情感認同和行動認同,使我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沂蒙精神“對我們今天抓黨的建設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啟示作用”這一重要論斷的偉大意義和使命擔當。
沂蒙精神與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偉大革命精神同根同源、一脈相承。在血火歲月中鑄就的沂蒙精神,蘊涵了堅定的理想信念、堅強的黨性修養、堅韌的革命意志和堅實的使命擔當。時代變遷,精神永恒。作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個歷史符號、一座精神高峰、一篇英雄史詩,偉大的沂蒙精神迄今依然綻放著耀眼的時代光芒。作為齊魯兒女,我們應當增強歷史自信、強化歷史擔當,不斷研究、闡發、弘揚和踐行沂蒙精神,讓沂蒙精神真正融入血脈、注入文化、走入生活、深入人心,在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聚力推進山東現代化強省建設中篤行不怠,以“走在前、開新局”的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作者系山東師范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共山東省委黨史研究院原一級巡視員)
報道鏈接:http://dzrb.dzng.com/paper/paperShare/id/79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