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刊發我校李宗剛教授文章
作者: 發表日期:2019年01月30日 09:30 點擊:[]
1月30日,《光明日報》第14版刊發我校教授李宗剛的文章《文學應當有力地參與和推動時代進程——作家路遙和蔣子龍當選改革先鋒的啟示》。
文章指出,黨中央、國務院授予的100名改革先鋒中,就包括“‘改革文學’作家的代表”蔣子龍和“鼓舞億萬農村青年投身改革開放的優秀作家”路遙。為何蔣子龍和路遙能夠獲此殊榮,成為影響改革開放歷史進程的先鋒人物?他們究竟對改革開放作出了哪些歷史性貢獻?他們的文學創作將對新時代文學發展產生怎樣的示范引領作用?
文章認為,蔣子龍的“改革文學”直接觸及新時期改革最為關鍵的內容,尤其是觸及國企改革的關鍵所在,由此引發了廣泛的社會影響。他的小說《喬廠長上任記》《開拓者》《赤橙黃綠青藍紫》《燕趙悲歌》等小說,很好地解答了傳統經濟學理論難以解答的現實新問題。路遙把目光更多地聚焦在農村改革上,他的《人生》《平凡的世界》等重要作品,敏銳地捕捉到了即將到來的時代巨變,再用文學的形式真切地表現了出來。
文章強調,蔣子龍與路遙的文學創作提供了時代的母題,不僅揭示了這場偉大變革別無選擇的歷史必然性,而且展現了這種從人的觀念到社會體制內外變革的艱難曲折、痛苦磨礪的復雜性。蔣子龍與路遙的文學創作熱情謳歌了時代精神。在新時期的改革開放歷史進程中,永不言敗的進取與愈挫愈勇的韌勁相結合、腳踏實地的勞作與美好生活的向往相結合、突破藩籬的探索與堅定不移的信念相結合,這些都是40年來能夠攻堅克難、不斷創造奇跡的根本所在。
文章指出,蔣子龍和路遙在眾多優秀作家中脫穎而出,被授予改革先鋒稱號,絕非偶然。他們獲此殊榮對新時代文學發展將會產生積極的示范引領作用。因此,作家應該深入體驗生活,敏銳感應時代,成為真實反映時代巨變的“書記官”。作家應該增強改革意識,拓展開放視野,講好當代民族復興的“中國故事”。作家應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時代努力創作出無愧于時代的史詩性作品。
文章強調,當選改革先鋒的蔣子龍和路遙,是新時代語境下作家們學習的楷模。蔣子龍和路遙用文學的方式,腳踏實地地創造出屬于他們那個時代的經典之作。新時代的作家們應該像他們那樣,與時代發展同步,與社會需要合拍,仍然保持一往無前的變革和開放精神,在繼續堅持改革開放的新時代努力創造出無愧于時代的新的偉大作品。
(作者:李宗剛,系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本文為國家社科基金課題“共和國教育與中國當代文學”的階段性成果)
鏈接: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9-01/30/nw.D110000gmrb_20190130_2-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