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日報》刊發我校錢曉麗老師文章

    作者: 發表日期:2018年10月22日 10:34  點擊:[]

    近日,《大眾日報》刊發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錢曉麗老師文章《網絡時代高校提升大學生法治教育實效的兩個維度》,現將全文轉載如下:

    黨的十九大對我國深化依法治國作出了全面部署,這對新時代高校開展法治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大學生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決定了高校法治教育及其成效會產生廣泛、深刻、深遠的影響。因此,在全面依法治國的背景下,持續有力地提升大學生法治教育的實效,勢在必行。

    依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18年1月31日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截至2017年底,我國網民數量為7.72億,手機網民數量為7.53億,互聯網普及率為55.8%。自2018年起,新入校的大學生將以“00后”為主。“00后”是資深的網絡“原居民”,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不僅能自由高頻地在“網絡社會”與現實社會兩重空間之間轉換身份、變換角色,而且全部生活中的網絡生活比重大于現實生活比重?;ヂ摼W技術既高速推出各式各樣的新媒介形態,又把網絡社會中時間與空間架構變成虛擬的,這使得在網絡社會中一切事件的傳播似乎都沒有邊界限制。作為網絡社會中的客體而存在的“信息”,絕大多數來自于現實社會。發布這些信息的網絡社會中的行為主體的構成,具有雜駁性、平等性、偽裝性等。目前,我們對網絡社會中信息的篩選監管體制、監控技術等還不夠完善和成熟。以上使得網絡社會中的輿論生態,無論形式還是內容,都呈現出多元的、即時的、隨意的、沖突的、碎片的、去中心化的、草根化的、戲劇化的樣貌與特質。大學生可以從網絡社會系統中快捷地、自由地、方便地獲取或輸出個體所中意、所關注的信息。這種現狀,對于大學生法治教育的有序開展和實效提升所產生的利弊影響不言而喻。對“利”的用和揚,對“弊”的降和化,都需要包括網絡運營商、政府、媒體、高校、網民等全社會主體的負責任參與,單單依靠某一個或者幾個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的。在全面依法治國背景下,持續推進大學生法治教育并不斷提升其實效的工作不能停、不能等。高校有責任、有義務以積極主動的姿態,在自身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科學預估、客觀甄別網絡社會給大學生法治教育帶來的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最大限度地開發網絡社會之于大學生法治教育的正向輔助、促進、強化等作用,最大力度地規避或降低網絡社會之于大學生法治教育的負向滋擾、阻礙、消弱等作用。

    高校要充分抓取運用信息技術創新大學生法治教育的新機遇。網絡社會中,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為大學生法治教育提供了很多可以運用的機遇。自2010年起,國家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鼓勵促進教育信息化發展:先是明確信息技術在促進教育發展中的積極作用;其次明確了教育信息化的目標任務,明確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地位要由以往的“輔助”提升轉化為“支撐與引領”;繼而明確鼓勵學校利用數字教育資源探索、加快教育的創新與升級;2016年又進一步具體部署了落實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原則、發展目標、主要任務以及保障措施等。高校要以上述政策營造的環境和條件為契機,深入探究、扎實落實大學生法治教育的信息化,運用信息技術使法治教育鮮活起來,增強其時代感和吸引力。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指出:“‘互聯網+教育’正在成為世界各國爭奪下一輪高等教育改革發展主導權、話語權的重要陣地和焦點領域?!薄盎ヂ摼W+”背景下,高校要樹立“互聯網+”新思維,發揮自身具有的信息技術人才、設備等優勢,開發“互聯網+”對提升大學生法治教育的實效所能產生的積極作用,打造“互聯網+”與大學生法治教育深度融合的模式。以“互聯網+”新思維實現大學生法治資源的整合、透明、共享,尤其要注重運用“互聯網+”技術推動校際間優質法治課程的共享。通過“互聯網+”終端,隨時與大學生、社會、家庭交流對大學生法治教育的建議、評價,使大學生法治教育更加完善、務實。運用“互聯網+”技術,打破現實中社會、高校、家庭之間多方面的傳統壁壘,探索建立三者聯合實施大學生法治教育的新方法、新模式等。

    高校要及時、準確預判網絡社會給大學生法治教育帶來的新難題,理性應對網絡社會給大學生法治教育帶來的新挑戰。在過去的二十多年間,網絡社會對人類生存、生活形態的改變不僅幅度巨大、速度如梭,而且勢不可擋,使得人們在應對網絡社會給人類制造的各種新問題面前有時是遲鈍的、被動的。網絡社會中不斷產生的一些新現象(比如“后真相”),給大學生法治教育帶來了一些困難。面對這些困難,高校在大學生法治教育工作中出現一些遲鈍或者被動的工作局面也難以完全避免。在這種形勢下,為持續提升大學生法治教育的實效,高校更要在思想和行動兩個方面扎實做到未雨綢繆,發揮好自身具有的人才、理念、技術、設備等優勢,及時、準確地把握網絡社會的最新發展趨向、特點、熱點等,及時研究并實施與之相適應的工作方法。高校要始終重視教育、督管大學生踐行綠色的信息化理念,積極培養、強化師生對網絡信息解讀的超越意識。高校要充分利用大數據動態評估大學生法治教育的實況,實時了解所有社會群體“法治教育”的經驗并加以借鑒,為不斷提升大學生法治教育工作的實際效果提供實證依據。高校要注重發揮自身具備的網絡技術優勢,拓寬大學生法治教育的路徑、載體等,及時豐富、深化、更新大學生法治教育網絡資源。高校要準確把握網絡社會的最新發展趨向、特點、熱點等,及時研究并實施與之相適應的工作方法。高校在開展以上工作的同時,要及時總結經驗,根據變化了的新情況適時深化、細化以上工作。

    鏈接:http://paper.dzwww.com/dzrb/content/20181018/Articel13005MT.htm


    分享到:
    成人午夜小视频_国产午夜电影在线观看_51免费午夜啪啪_最近最新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