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刊發我校張麗軍教授評論文章

    作者:張麗軍 發表日期:2018年03月16日 19:35  點擊:[]

    2017年1月,作家張煒的《獅子崖》運用兒童視角、以文學的方式為我們講述了一段塵封的歷史故事。歷史是不能遺忘的?!丢{子崖》正是一部懷揣詩心、追溯歷史的兒童文學作品。故事背景顯然已經遠離了今天的小讀者,那些“民兵”“漁霸”“階級敵人”“憶苦會”等詞匯對兒童來說是陌生的,但是,那段歷史卻是真實發生過的?!丢{子崖》喚醒我們沉睡的生命記憶,讓我們深入地了解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往事,更好地將歷史、現實與未來聯系起來,走向美好的明天。

    審美情感強烈的兒童文學作品會帶給讀者至高的精神享受。在《獅子崖》中,張煒用詩人般的語言描繪出了美麗富饒的鏡子灣、險象環生的獅子崖、色彩斑斕的大花貝……自然界的一切都包蘊著秘密,大花貝“逃跑”的事件成為小說的敘事動力,它激發起少年們強烈的好奇心和探險的勇氣,吸引他們一步步地走近直至抵達真相的世界。林林作為一個具有豐富內涵的兒童形象,生機勃勃而迸發出催人向上的力量。

    小說中最精彩的幾個部分當屬《水洞》、《黃金鋪地》、《失船》、《戰蚊球》和《午夜槍聲》。從發現大花貝“逃跑”之后到海洋小組在育貝場內徹查無果,于是,3個少年做出了一個勇敢的決定,前往獅子崖。3個“頑童”第一次遠離成年人獨立作戰,達到了探險故事的高潮。母親作為一名監護人、教育者,循循善誘,并沒有因為“兒行千里母擔憂”的天性扼殺掉少年們探險的沖動,相反,她也成為了一名“同謀者”和策劃者,與少年們并肩作戰,幫助他們完成任務。兒童文學作品中愛的母題在此得到了升華,《獅子崖》中的愛不再是那種慈祥到甜膩的母愛,抑或是理性到嚴苛的父愛,而是一種恰如其分的師長之愛。

    獅子崖最神秘的是關于它的傳說,“村里老人都說獅子崖上有妖怪,誰也不敢單獨去上崖,傳說打魚的人在那里過夜,就再也回不來了……”在這些傳說的渲染下,林林與伙伴們依然毫不畏懼、英勇前往。少年身上的勇氣和探索精神展現無遺。然而,到了獅子崖,他們卻遇上了一系列的麻煩,作者寓教于樂,通過少年們的遭際向讀者娓娓道來。信息量極大的生活細節描寫豐富了小說的血肉。尤其是林林被海豚拖進大海里的傳奇描寫,如此驚心動魄,扣人心弦,作者運用兒童視角,“黑乎乎的什么動物,像大魚又像四蹄野獸”的陌生化語言充分激發起讀者的閱讀興趣,直到林林平安返回,懸念才解開,原來那是一只長吻海豚。它被林林驚到后,馱著他潛入海底,林林也因此發現了大量“逃跑”的大花貝。這是多么傳奇的經歷??!張煒表示,海豚馱著孩子沖入大海深處,是一個少年伙伴的經歷。這種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畫面是如此的久違,在后工業文明時代,我們得到了一些東西,卻也永遠失去了一些珍貴的情感。《獅子崖》中,對自然母題的思考是深刻的,作者用詩化的語言為讀者描繪出一片潔凈的海域,人類只能無限地逐漸接近造物主所創造的自然的底蘊,卻永遠都無法窮盡大自然的奧秘。

    少年們探險的過程中,時刻表現出對知識的尊重。無論是書本上的科學知識,還是戶外求生技能,在那個褻瀆知識的年代里,《獅子崖》的這一主題顯得難能可貴。即使在艱難的條件下,3個少年始終沒有放棄勘測任務。這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堅韌精神值得今人學習。每一個時代都有各自的難題,但是,只要拿出赤子般的勇氣,迎難而上,披荊斬棘,任何困境都會有出路。

    探求大花貝逃跑的原因是小說《獅子崖》的敘事動力,或許最終的結果并不重要,關鍵是其中的過程。照亮我們生活的世界,反抗簡化和遺忘,守護這個世界的豐富性和復雜性是文學的使命。在那個特殊的歷史年代,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錯綜復雜。張煒在這部小說中傳達出了一種撕裂的情感矛盾,帶著隱隱的痛感。小說描繪出了一幅幅愛的圖景:盧叔對林林無微不至的呵護、林林的母親對父親的忠貞不渝、少年之間互幫互助的友誼、人與動物的和諧相處……

    張煒是高產作家,已經創作了1500多萬字的優美文學作品。在《獅子崖》中,張煒以一顆詩人之心,打開了記憶的閘門,追溯那逝去的歷史時光,為我們創造了一首喚醒沉睡歷史記憶的童心之詩,繼續為讀者獻上愛、美與勇氣的生命之歌。

    報道鏈接: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18-02/28/content_1838816.htm

    分享到:
    成人午夜小视频_国产午夜电影在线观看_51免费午夜啪啪_最近最新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