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洪彬教授團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研究論文
作者:崔永輝 發表日期:2025年01月09日 16:53 點擊:[]
1月8日,山東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何洪彬教授團隊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題為“Phenazine biosynthesis-like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PBLD) and Cedrelone promote antiviral immune response by activating NF- kappaB”的研究論文,進一步系統地揭示了PBLD抗病毒天然免疫的分子機制,并發現了靶向促進PBLD表達的小分子藥物洋椿苦素具有抗多種病毒復制的分子機制。
病毒感染一直威脅著動物和人類的生命健康。但因共性候選靶標分子的缺乏制約了廣譜抗病毒病藥物的研發。I型干擾素(IFN-I)信號傳導對于抵抗病毒感染的自然免疫防御至關重要。因此,發現影響病毒復制,特別是影響天然免疫的關鍵宿主基因,開發廣譜抗病毒藥物是應對病毒感染性疾病突發暴發的重要且有效的策略。吩嗪生物合成類結構域蛋白(PBLD)最初是通過酵母雙雜交系統從人類肝臟cDNA庫中分離出來的,具有抑制多種癌癥的作用,但其在病毒感染和天然免疫中的作用尚不清楚。何洪彬教授團隊探索了PBLD具有抗病毒天然免疫功能,相繼發現了PBLD通過促進p53-USP4-MAVS信號軸增強抗RNA病毒天然免疫反應(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24, 121(49):e2401174121)以及PBLD通過促進IRF3介導的I型干擾素反應和細胞凋亡抑制病毒的復制(Cell Death & Disease, 2024, 15(10):727)。在上述研究基礎上,該團隊進一步系統地揭示了PBLD抗病毒天然免疫的分子機制,并發現了靶向促進PBLD表達的小分子藥物洋椿苦素具有抗多種病毒復制的分子機制,該研究成果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NF-κB信號通路作為一種經典天然免疫信號通路在抗病毒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先前的研究表明腸上皮細胞 (IEC) 中的 PBLD通過抑制 NF-κB 信號,減少炎癥介質的產生,減輕潰瘍性結腸炎癥,改善腸道屏障功能。然而,在病毒感染過程中,PBLD如何調控NF-κB 信號通路尚不清楚。本研究發現了PBLD通過激活NF-κB促進抗病毒天然免疫反應的在病毒復制和抗病毒天然免疫反應中的作用。機制上,PBLD通過阻止TRIM21介導的p-IKKβ降解,激活NF-κB信號通路,進而促進I型干擾素反應,在細胞和鼠模型中抵抗病毒感染。此外,Cedrelone是一種檸檬苦素化合物,是PBLD的激活劑,能夠誘導癌細胞凋亡,并具有抗腫瘤作用。該團隊還發現了Cedrelone通過增加PBLD蛋白表達并隨后激活NF-κB介導的IFN-I反應來抑制病毒復制。重要的是,Cedrelone的治療潛力在于其能夠增強原代巨噬細胞的抗病毒免疫力,并通過PBLD依賴的方式在HSV-1感染的小鼠中促進生存和減少肺組織損傷。綜上所述,本研究不僅揭示了PBLD及Cedrelone在抗病毒天然免疫應答中的作用,為開發廣譜抗病毒藥物提供了潛在的組合模型,更為抗病毒感染的免疫機制及藥物篩選提供了新視角。
山東師范大學為論文第一單位。生命科學學院青年教師侯佩莉和博士研究生朱鴻超為文章的第一作者。何洪彬教授和王洪梅教授為文章的通訊作者。相關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泰山學者攀登計劃專家和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等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