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商志曉:實力打牢基礎 基礎始終堅實——深入學習“五個戰略性有利條件”重大論斷之三

    作者: 發表日期:2022年03月31日 11:45  點擊:[]

    3月31日,《光明日報》02版刊發我校商志曉教授理論文章《實力打牢基礎 基礎始終堅實——深入學習“五個戰略性有利條件”重大論斷之三》,全文如下:

    2022年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的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時指出,我國發展仍具有諸多戰略性的有利條件,其中之一是“有持續快速發展積累的堅實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顯著增強,經濟體量大、回旋余地廣,又有超大規模市場,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具有強大的韌性和活力?!睂嵙Υ蚶位A,基礎始終堅實。有了持續快速發展積累的堅實基礎,我國就有了在國際形勢發生深刻復雜變化、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依然保持定力的底氣,就有了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艱巨繁重之時仍能主動作為的信心。

    這樣的堅實基礎,首先呈現在經濟成就上。歷經40多年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我國生產力得到充分釋放和快速發展,經濟建設取得堪稱奇跡的非凡成就,物質基礎達到了近代以來從未有過的豐厚程度。2021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達114.4萬億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達17.7萬億美元,占全球經濟的比重預計超過18%。至2021年年末,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80976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突破1.2萬美元;我國外匯儲備余額32502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一;貨物進出口總額39.1萬億元,按美元計價,我國貿易規模達6.05萬億美元,外貿外資快速增長,對外開放不斷擴大。我國經濟結構持續優化,已形成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成為全球第一制造業大國,占全球制造業產出的20%以上,220多種主要工農業產品生產能力居世界首位。我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迅速,2020年年底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14.6萬公里,其中高鐵3.8萬公里,居世界首位。我國經濟總量由改革開放初期在全球排名第15位,一路攀升至2010年的第2位,近10多年來仍以超常速度和超大規模繼續擴大經濟成果。經濟是基礎中的基礎,經濟基礎決定整個社會發展水平和文明進步程度。非凡無比的經濟成就,成為中華民族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偉大飛躍的主導性因素。

    這樣的堅實基礎,同樣呈現在綜合實力上。以經濟成就為支撐的綜合實力屬于硬實力(相對于軟實力),主要包括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等。綜合實力既表征國家之基礎的厚薄與實虛,更展示國家之力量的強弱與大小。我國除作為世界經濟第二大國之外,2020年還是世界貨物貿易、外匯儲備第一大國,是服務貿易、使用外資、對外投資第二大國,我國科技實力顯著提高,國防實力有了質的增強,綜合國力已進入世界前列。

    從科技發展來看,我國科技創新能力迅速提升,于全球創新指數排名中連續9年上升。2020年我國研發投入達2.4萬億元,與發達國家研發投入占比逐步接近。2021年,我國編制新一輪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加快壯大戰略科技力量、聚焦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科技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科技創新事業邁出扎實步伐?!笆奈濉币巹潓嵤┢陂g,我國高度重視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電路、生命健康、腦科學、生物育種、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領域,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將全面推動科技發揮戰略性導向作用。綜合實力的不斷走強,使我國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得以穩固保持。

    這樣的堅實基礎,還呈現在高質量發展上。改革開放的全面深化推進,在創造經濟成就奇跡和提升綜合實力的同時,越來越凸顯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與緊迫性。黨和國家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及時調整我國經濟發展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是由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現實邏輯決定的,三者緊密關聯?!秉h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強調,必須實現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高質量發展,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為此,我們從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要求出發,確保實現量的持續增長,致力于質的大幅提升,推動經濟建設不斷向高級形態邁進。

    我們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優化經濟結構提升經濟穩定性,以創新作為第一動力,推動我國經濟從外延式擴張上升為內涵式發展。我們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制度,為市場主體活動提供公正、穩定、可預期的法治環境,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我們壯大實體經濟,強化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繼續推進制造強國建設,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極大地增強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韌性和活力,進一步夯實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行穩致遠的堅實基礎。

    正是有持續快速發展積累的堅實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我們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我們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沖擊而能沉著應對,在百年變局和全球挑戰復雜形勢下乘風破浪、堅毅前行。作為我國發展具有戰略性的有利條件,持續快速發展積累的堅實基礎,正助力我們全面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新征程,為我們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有力保障。

    (作者:商志曉,系山東師范大學教授、山東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報道鏈接: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2-03/31/nw.D110000gmrb_20220331_1-02.htm

    分享到:
    成人午夜小视频_国产午夜电影在线观看_51免费午夜啪啪_最近最新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