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日報】孫書文:為人類文明新形態發展注入“兩創”力量
作者: 發表日期:2021年11月16日 09:10 點擊:[]
11月16日,《大眾日報》09版刊發我校文學院院長、教授的理論文章《為人類文明新形態發展注入“兩創”力量》,全文如下: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指出:“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笔艑昧腥珪珗筇岢觯骸包h的百年奮斗深刻影響了世界歷史進程,黨領導人民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傳統文化的結合,中華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是這一文明新形態中帶有基礎性重要意義的基本內涵。
從理論邏輯看,中國無產階級的先驅們經過艱難抉擇,最終選擇馬克思主義,是基于中國文化之根——中華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有深層次的、豐富的相通、相合、相契之處。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文化都是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兩者雖因所處的歷史階段不同、面對的社會實際不同、秉持的理論旨歸不同,有種種差異,同時又相互會通。例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是在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指導下豐富完善起來的,又直接與中國傳統民本思想有著密切的文化聯系。中國傳統民本思想與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都強調“民”的重要性,都是在理性思維指導下促進“民”更好地發展。以人民為中心謀發展的執政理念,是以馬克思主義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觀念為宗旨,進一步傳承和發展民本思想,把傳統的民本思想與馬克思主義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結合起來,強化宗旨意識,提高服務群眾的質量,促進民眾利益的實現,有著豐富的內涵:其一,“發展必須是科學發展”,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強調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基本原則,并在此基礎上強調必須科學發展,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其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這一理念實現了發展目的由“物”到“人”的轉變,發展不再僅僅理解為經濟增長和物質財富的累積,而是真正著眼于人民的美好生活謀劃發展;同時,這一理念也意味著中國共產黨追求的是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發展,而不是只追求少數人的發展。其三,“人民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發展的根本動力來自人民,人民是社會實踐的主體,從曾經的“包產到戶”,到今天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人民群眾不息的探索與努力,推動了社會主義事業的前進。其四,“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所講的“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都是在強調人民是發展成果的共享者。
從歷史邏輯看,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百年歷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就是“兩個結合”“兩創”的過程。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之交,有眾多“主義”傳入中國,同時社會主義也有多個不同的流派,知識分子們有著不同的看法,李大釗和胡適還展開了關于各種主義救國的適切性的論爭。在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前,尚只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前期準備階段,二者真正開始會通始于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毛澤東提出的“實事求是”既借用了傳統文化中的實事求是概念,又概括了馬克思主義中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治國理政思想與實踐體現著“兩個結合”“兩創”。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在繼承馬克思主義共同體思想基礎上,對中華傳統文化協和萬邦思想的提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全球治理方略,在馬克思恩格斯共同體思想指引下,提升了傳統協和萬邦思想,超越了西方主流關系理論,順應當今世界全球化發展大勢,指明了國際關系乃至整個人類社會未來發展的方向,具有多個方面的創新價值。
從現實邏輯上來看,人類文明新形態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中創造,“兩個結合”“兩創”推進人類文明新形態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國家新征程中日臻鞏固成熟。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創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文明的新形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形態,是中華文明的新形態。馬克思說:“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并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敝腥A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遇到馬克思主義時“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繼承下來的”的條件和基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中,對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的認識與實踐進入新階段: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民族的“根”和“魂”,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強調“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必須同中國具體實際緊密結合起來,應該科學對待民族傳統文化”,闡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豐厚滋養,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實踐之需。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曾為人類文明的進步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但近代以來遭遇重創,“文明蒙塵”。中國共產黨在百年發展歷程中,自覺承擔起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操持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的強大武器去偽存真、去粗取精,實現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傳統文化相結合,推進中華傳統文化的兩創,用馬克思主義真理力量激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生動力,使其發生歷史性的提升和飛躍。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科學把握傳統與現代、歷史與現實,守正創新,形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以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的方方面面具有重大創新性,形成了完整的體系,成為全黨全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行動指南,為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完善注入不竭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建設的現代化必須是具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實際的”。深入貫徹落實“兩創”“兩個結合”,融鑄高度文化自信,堅持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偉大征程上奮勇前進,一定能為人類文明的發展貢獻中國力量。
(作者:孫書文,系山東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院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