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德:下一站,可視媒體
作者:信工學院 發表日期:2018年01月24日 09:17 點擊:[]
我們在日常工作與學習中,最常用到的是什么?有人說是書本,有人說是電腦,細想一下,“媒體”二字就已經幾乎涵蓋了全部。媒體作為信息的載體,也是信息的一種表現形式,無論是文字、圖片、動畫或是視頻,都是可以傳遞的媒體元素。
而我們認知這些媒體元素最主要也最重要的手段就來自于視覺。圖像和視頻這兩種媒體信息,無疑組成了可視媒體近年來的研究熱點。來自山東師范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孫建德教授,就正在用無限的熱忱,投身于多媒體信息處理、分析和理解,以及基于眼動的人機交互等研究中。
聚焦信息 專注科研
孫建德的科研之路是從信息起步的。他本科就讀于山東大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畢業后的孫建德并沒有選擇一路科研到底,相反,他參加了團中央研究生支教團,走進山西省靈丘縣上寨中學。在支教這一年中,他沒有放棄對科學的探索,支教結束后孫建德考入山東大學通信與信息系統專業攻讀博士。
求學之路的艱辛背后,孫建德并不孤單,也獲得了回報。2006年,他的博士學位論文《抗時間同步攻擊的數字視頻水印方法研究》獲得山東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因成績突出,分別赴德國柏林工業大學、德國康斯坦茨大學、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等進行合作研究工作,期間他與國外科研學者在3DTV、視頻壓縮與表示、語義多媒體及基于內容的多媒體分析等方面展開了良好的合作研究。
國外的工作與學習,令孫建德感到“學無止境”,于是,孫建德于2010年在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進行博士后研究。期間,孫建德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基于視覺關注的2D-3D視頻轉換技術。此后,不管是2012年被海信集團有限公司聘為海信集團數字多媒體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特聘青年教授,還是2014年7月~8月作為DAAD資助的訪問學者在德國康斯坦茨大學和柏林工業大學進行訪學期間,他始終都面向3D視頻質量的2D-3D視頻轉換技術做研究。
可視媒體的未來
孫建德之所以對可視媒體如此鐘情,也有一定原因。在他看來,可視媒體技術具有很大發展潛力。隨著越來越多的可視媒體信息鋪天蓋地襲來,因缺乏一種智能處理機制,其大大增加了人們的認知負擔,不但沒有提高人們在獲取知識、掌握規律以及進行決策時的效率,反而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效率。
面對這種現狀,孫建德強調:“我們要做高水平的理論研究,做能實用的應用研究,要使科研服務于社會?!贬槍梢暶襟w顯示方面存在的問題,孫建德指出:“要在保證顯示質量的前提下,快速自動地將2D視頻轉換為3D視頻;使同一可視媒體在電視、電腦、平板、手機等異構終端上,自適應地調整到最佳顯示效果?!庇谑?,孫建德與海信集團合作,研發了2D-3D視頻轉換系統與方法、關鍵幀選取方法及裝置等。
針對可視媒體交互的研究,孫建德提出既要在保證估計精度的前提下,降低對人眼建模的復雜度,還要提高視線交互的速度。為此,孫建德與上海青研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開發了EyeLab、EyeControl等產品,并不斷進行升級,打破了我國長久以來只能使用Tobii、SMI等進口產品的局面。
眼下,為了對可視媒體進行高效的表征,孫建德從仿真視覺系統“刺激—關注—記憶”的過程入手,以深度網絡的融合形式,改善了特征的表征能力。
“科研不能只停留在純理論研究上,應用才是最終目標;而在應用中則要注重科研成果轉化,將所研究的技術轉化到實際產品中?!泵鎸ξ磥?,孫建德志在千里,信心滿滿。
孫建德,山東省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017)。2005年7月于山東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原電子工程系)通信與信息系統專業獲工學博士學位。博士學位論文《抗時間同步攻擊的數字視頻水印方法研究》獲2006年山東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IEEE會員,ACM會員,電子學會會員,中國計算機學會人機交互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圖象圖形學學會數字媒體取證與安全專業委員會委員。2008年9月至2009年8月在德國柏林工業大學電子技術與信息科學學院(Fakult?t Elektrotechnikund Informatik)從事3DTV、視頻壓縮與表示、語義多媒體及基于內容的多媒體分析等方面的合作研究。2010年10月至2013年4月,在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進行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為基于視覺關注的2D-3D視頻轉換技術。2012年起,被海信集團有限公司聘為海信集團數字多媒體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特聘青年教授,研究方向為2D-3D視頻轉換。2014年7月至8月作為DAAD資助的訪問學者,分別在德國的康斯坦茨大學和柏林工業大學進行訪學,訪學內容為面向3D視頻質量的2D至3D視頻轉換技術?,F在主要研究方向為多媒體信息處理、分析和理解,信息隱藏和數字水印,基于眼動的人機交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