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民:齊魯文化研究的開拓者
作者:山東畫報 王立群 張媛媛 發表日期:2017年09月21日 15:47 點擊:[]
王志民,第九、十屆山東省政協副主席,山東師范大學原副校長。2000年10月至2015年6月擔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齊魯文化研究院院長?,F為山東師范大學齊魯文化研究院名譽院長、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山東省理論建設工程齊魯文化重點研究基地首席專家,山東省古典文學學會會長。主持完成齊魯文化研究十二項學術工程,主編及個人著述六千余萬字。十三次榮獲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其中重大成果獎兩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榮獲山東省社會科學突出貢獻獎。
從自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至元明清,他師從數位名師,通中國古典文學千年發展史。
從齊文化研究所、齊文化研究院,到齊魯文化研究中心、山東省齊魯文化研究院,再到中國孟子研究院,他為山東地域文化研究拓荒開路,為齊魯文化研究事業建平臺、謀發展。
從《齊文化概論》、《齊魯文化概說》,到《齊魯文化與中華文明》,再到《齊魯文化通史》、《山東區域文化通覽》、《山東文化世家研究書系》等十大學術工程,他筆耕不輟、著作等身,為山東歷史文化研究疏脈絡、奠基石。
為學者,他立一生之志于中華文明整體發展視閾下的齊魯文化研究,碩果累累;
為領導,他搭平臺、匯人才,以一人之思凝聚學界之力,成就齊魯文化研究百家爭鳴新氣象;
為師者,他高標準、嚴要求,為齊魯文化研究灑甘露、育桃李。
他就是王志民,當代中國齊魯文化研究的拓荒者與奠基人。
師從名家學貫古今
王志民學術之路的開啟頗為幸運。雖然“文革”動亂讓他耽誤了十年青春時光,但他并未止步不前。1977年冬天,王志民收到了煙臺師院的入學通知書。他特別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爭分奪秒發奮苦讀。他不僅制訂了具體的學習目標,認真上課,還閱讀了大量古典文獻,寫下了20余萬字的讀書筆記,成為全校學生的典型。從煙臺師院開始,王志民踏上了新的人生路。
1981年,他走進山東大學進修深造。1984年,國家教育部在全國首次招考助教碩士學位課程班學員,王志民再次獲得進入山東大學深造的機會。上個世紀80年代的山東大學文學院,名家云集,群星璀璨,雖然陸侃如、馮沅君、高亨、蕭滌非等老一輩知名學者都已離世或年事已高,但山大文學尤其是古典文學的研究依然蜚聲海內,當時有家香港報紙即稱袁世碩、周來祥、董治安、牟世金為新學術“四大金剛”。三年多的時間,王志民有幸先后跟隨牟世金、董治安、袁世碩先生求學、治學,這成為其人生中最重要的成長經歷。他1985年離開山大,1986年底即由助教破格晉升為副教授,成為全省高校傳稱一時的學術新秀。
“我跟隨董治安老師學習了一年的先秦文學,在董老師看來,先秦文學研究文史哲不能分家?!?
“后跟隨牟世金老師主修魏晉南北朝文學和《文心雕龍》。牟先生寫文章大氣磅礴,其論證如排山倒海,雄辯滔滔,對我影響頗深。同時,他教給我帶著問題讀書的思維方式?!?
“袁世碩先生講授元明清文學,先生為人寬厚,治學嚴謹,學問廣博。我的第一本學術性專著的撰寫就是從參與袁先生主編的《元曲百科大辭典》開始的,我承擔了其中全部作家條目和部分作品條目的撰寫。每一個條目就是一篇小論文,袁先生的每次指導都如同一次學術課?!?
文史哲兼修、問題思維、嚴謹廣博……三位名師不同的治學風格和學術思維,都對王志民的學術研究產生了深遠影響。正是在各位先生的指導和培養下,在中國古典文學的教學實踐和學術研究中,王志民對生于斯、長于斯的鄉邦文化——齊魯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論道齊魯通達中華
“我很早就認識到,齊魯大地是中華文明最早的發祥地之一?!弊陨綎|大學完成學習并重新開啟教學實踐之后,王志民對齊魯文化的認知越來越深刻?!拔覐慕虒W實踐中得出這樣的結論:齊魯文化在中華文明發展中的地位非同尋常?!辈贿^在當時的學術界,雖然有專門針對孔子、孟子的研究,但“系統的齊魯文化研究卻極少”。
齊魯文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地位究竟有何特殊之處?王志民從多個方面回答了這一問題。
“我教了十五年先秦古典文學的課程,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了一個問題。以先秦文學為例,諸子散文主要是山東人的,如《論語》、《孟子》、《荀子》、《墨子》等。先秦文學中,史傳散文占有重要地位,《左傳》、《國語》出自左丘明,《戰國策》雖無具體作者,但與山東相關的內容頗多。在《詩經》中,頌有周頌、商頌、魯頌,頌為廟堂之歌,諸侯國中僅有魯頌。而在十五國風中,齊風無論題材還是詩體、韻律,都是一個特殊的存在……”
在王志民看來,中華文明五千年史上的確存在一個“軸心時期”。而這一時期不僅存在于中國,也存在于西方。這一時期所產生的偉大人物影響了中華文明的進程,所形成的文化傳統是中華文明的核心和主干?!斑@個時期就是中國歷史上的春秋戰國時期。”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對“軸心時期”有經典論述,在他看來,中國、印度、希臘與兩河流域的文化發展曾幾乎同步實現了“哲學突破”。王志民認為,西方有“三哲”,而中國有“四哲”——“老子是哲學智慧之大成,孔子是倫理智慧之大成,墨子是平民智慧之大成,管子是中國早期政治智慧之大成。四大哲人中有三個是山東人?!彼麌@齊魯文化在中華文明“軸心時期”的貢獻、地位、影響和作用,做了較為系統的探討?!霸谶@個時期,中華文明發展高峰最突出的表現就是百家爭鳴,這一時期產生了最多的學派、最多的思想家,但助推中國思想發展巔峰的主要是齊魯?!彼麑χT子百家逐一考定,得出結論:諸子大半出齊魯,而百家爭鳴的中心就在臨淄的稷下學宮。他在《光明日報》發表長文論稱:稷下學宮與同時期出現的希臘柏拉圖學院是世界文明史上的“雙璧”。
他撰寫數篇長文,詳細考論孔、孟、儒學與齊魯文化的關系,得出結論:“非齊魯無以生孔子,非齊魯無以成儒學。儒學只可能產生在齊魯,孔子、孟子只會誕生于山東?!?
“孔子是儒學的創始者和奠基者,子思、孟子都是山東人,荀子在稷下學宮數十年,是‘沒有出生在山東的山東人’。孟子發展了仁政與仁義學說,荀子則將禮與法相結合?!蓖踔久裾f,“儒學能成為中華文明的主干,還在于儒學吸取了諸子百家的精髓:一是戰國時期稷下學宮的百家爭鳴;二是西漢初期董仲舒吸收陰陽五行、黃老道家甚至法家思想,更充分吸收了齊學‘通權達變’的思想?!?
通過研究,王志民得出三個重要結論:其一,齊魯是中華文明最早最重要的發源地之一;其二,在中華文明的軸心時代,齊魯是中華文明的重心,中華文明是以軸心時代的思想家為主體而構建的;其三,漢代之后,山東成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圣地。
齊風魯頌拓荒立幟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王志民是最早提出“齊魯文化”這一概念并對其進行深入研究的少數開拓性學者之一。
“齊魯文化不但可以稱文化,而且尤為值得研究。我把學術的主要關注點甚至學術的生命都與齊魯文化研究聯系在一起?!痹谕踔久窨磥?,研究齊魯文化就是研究中華文明,那種生于人文勝地孔孟之鄉的自豪感一直伴隨著他。
王志民的科研起步,就是立足齊魯而研究中國文學史上的重大課題。他是第一個比較全面研究齊風的人;1990年,他在《文史哲》發表《齊文化與漢賦》,將中國文學史上影響極大的漢賦與區域文化相結合進行研究;他的《元雜劇活動中心之一——東平府》,提出東平是元代戲劇中心、水滸戲早在元代就已經在東平流傳等一系列觀點。
立足山東研究中國文學,從齊魯文化的視角探討中華文明,這成為王志民學術研究的核心理念,其學術專著《稷下散思:齊魯古代文學簡論》集中反映了他在這方面的文學思考。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在淄博講學的王志民首先對齊文化進行了系統論述與研究,他的《齊文化概論》《齊文化論稿》《齊文化與魯文化》是我國最早研究齊文化以及齊、魯文化關系的學術專著,他主編的《齊文化叢書》(共44卷1200萬字),是全方位挖掘、研究齊文化的大型學術工程,在省內外學術界產生了巨大影響。
2000年,王志民調任山東師范大學副校長兼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山東師范大學齊魯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首席專家,這為他的齊魯文化研究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平臺。
“全面的齊魯文化研究在2000年之前是很薄弱的,大部分領域為學術‘荒地’。”王志民決定先從填補空白、補足薄弱環節做起。
他首先完成了對齊魯文化的縱向梳理,“來到齊魯文化研究中心之后做的第一個項目,便是與安作璋先生共同主編《齊魯文化通史》?!蓖ㄊ返木幾?,理清了齊魯文化發展的脈絡。此外,他還在專著《齊魯文化與中華文明》中對齊魯文化的形成、演變、脈絡、構成、地位、影響等進行了較全面的理論探討和闡發。
其次是點的挖掘。王志民選擇齊魯文化史上的一百個亮點,匯成《齊魯歷史文化叢書》100種。這一工程共邀請和組織了109個作者參與,其中有86名教授、50多名博導,更有諸多名家的經典之作,如:袁世碩的《蒲松齡與聊齋》,劉乃昌的《蘇軾在山東》,張可禮的《建安七子中的山東人》,均是其專業的研究方向與領域。
第三是面的研究。王志民從2010年開始組織編纂《山東區域文化通覽》18卷,此書榮獲第五屆中華優秀出版物獎(提名獎)。該工程既填補了山東文化研究中區域研究成果缺乏的空白,又在總體格局上解決了山東文化研究的偏頗和缺憾。
第四是重點突破。文化世家是齊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我省這方面的研究一直很薄弱,2013年,王志民主持完成的《山東文化世家研究書系》28卷、1000余萬字,對山東歷史上28個文化世家進行了全方位深入研究。此成果得到國內學術界高度評價,被譽為在多個方面創造全國第一。此外,王志民還帶領齊魯文化研究中心全體教師,踏遍全省130個縣市進行實地考察,完成了150萬字的《山東歷史文化遺址現狀調查與保護研究》,得到省委書記、省長及14個市長的批示。這是我省建國以來第一次對四百余處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進行的全面考察與研究。以上兩項成果,均獲得山東省社科優秀成果特等獎(重大成果獎)。
點、線、面相結合,努力尋求創新突破,經過近三十年的探索,王志民開創的齊魯文化研究事業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
內修外聯桃李芬芳
雖然將研究齊魯文化作為一生的使命,但在王志民看來,齊魯文化研究從來都不是他個人的事情,必須搭建強大的學術平臺,組織完備的學術隊伍,并吸引其他學者參與,才能深入挖掘齊魯文化的精髓。
三十年前,在淄博工作期間,王志民就成為齊文化研究所的創建人,后更名齊文化研究院,他擔任首任院長。2000年,他又成為齊魯文化研究中心首任主任。2013年,齊魯文化研究中心升格為山東省齊魯文化研究院,他出任首任院長。2013年,在濟寧市、鄒城市與國內學者的共同呼吁和支持下,王志民又特邀著名學者杜維明、陳來等共同創立孟子研究院,開啟孟子研究的組織先河并兼任院長。
在筆耕不輟、殫精竭慮投入齊魯文化研究的同時,王志民更致力于新一代學術人才的培養。作為博士生導師,他自2002年正式招生,至今已有四十余名優秀博士、碩士畢業,其中很多人已經成長為省內外齊魯文化和傳統文化研究的中堅力量。
“在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的培養中,我仍然立足于為齊魯文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培養人才。所有博士生的論文,都是從傳統文化的視角探討齊魯文化,并努力實現二者的結合。它們既不是狹窄的地域文化研究,同時立足點又大多不離齊魯?!崩纾簠挝拿鞯摹段簳x書法文化世家研究》、李華的《孟子與漢代詩經學》、王立國的《漢代齊魯經學與關中文化的建構研究》、劉英波的《山東、吳中、關中三地明代散曲比較研究》等。王志民為博士生選擇的論文題目,均抓住了齊魯文化研究的關鍵問題,同時又是中華文明發展中的重大問題。
基本功扎實與學術研究創新,是王志民對學生的基本要求,在他的教育和指導下,其博士生畢業論文均展現出較高水準,多數博士生的畢業論文被評為優秀,有3人被評為省級、校級優秀博士論文;有兩名博士生在讀博士期間就成功申獲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呂文明還被評為“齊魯文化英才”,成為全省高校系統獲此稱號最年輕的學者,李華則在2016年入選“泰山學者青年專家”。
此外,他還積極走出去,到新加坡國立大學、德國南特大學、奧地利維也納大學、韓國安東大學等地傳播齊魯文化。對齊魯文化的熱愛,對齊魯文化研究的熱情,已經成為他人生不可分割的部分,他認為,只有研究好齊魯文化與中華文明,才能“滿懷信心面向未來,提升對中國文化的自信,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當下,早過“花甲”之年的王志民非常繁忙:他主持的大型文獻工程《孟子文獻集成》800種,正在分期出版;他任總編纂、全省高校百余名學者參編的《歷代詠齊魯詩(詞曲)總匯》也已進入最緊張的編纂期;備受全省學界關注的省文化重點工程“稷下學宮模擬展示館”的學術設計和論證工作也由他主持;他的學術專著《序論齊魯文化》也進入最后的修正定稿期。談及這些,他詼諧地說:“我這就叫:忙,并快樂著!”
在采訪過程中,王志民反復強調:齊魯文化研究是個大事業,個人的力量其實很微薄,貢獻也很有限。一路走來,得力于所在單位和省、市領導的鼎力支持和省內外學者、同仁的厚愛與襄助!我很感激他們?。ㄎ恼聛碓矗骸渡綎|畫報》2017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