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旺:專注科研 破浪前行
作者:大學生通訊社 發表日期:2017年03月29日 11:39 點擊:[]
李登旺,男,1983年7月生,山西人,工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山東省醫學物理圖像處理技術省級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山東師范大學生命與健康研究院副院長,信號與信息處理省級重點學科負責人。本碩博就讀于山東大學,博士階段在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項目資助下與悉尼大學聯合培養。其后分別在杜克大學、斯坦福大學進行博士后研究,主要從事醫學物理和圖像處理技術及其臨床應用,特別是癌癥精準治療方面的應用研究。入選山東省自然科學杰出青年基金、泰山學者青年專家、濟南市青年科技明星計劃等,獲得山東省留學人員回國創業獎,獲山東省高等學校優秀科研成果自然科學一等獎,被評為山東師范大學十佳優秀教師和優秀共產黨員。
啟迪:充滿魅力的科研之魂
一個研究者會因為什么而開始他的征程呢?
因為職業選擇,因為興趣使然?對于從事醫學物理圖像處理技術及其臨床應用研究的李登旺來說,生活中的那次經歷,悄無聲息地引領了他科研人生的軌道。
“她躺在病床上,擎著頭,面有倦色卻仍熱切地與山東省腫瘤醫院院長于金明院士討論‘是否能將信號與信息處理技術用于腫瘤圖像的處理,并用來指導臨床的腫瘤精確放療’。她的聲音在病痛的折磨下并不似先前那般洪亮,但舉手投足間迸發出的氣勢卻不減半分......”李登旺回憶起當年,歷歷在目。
這位將堅定執著的科研之魂灌注全身的女士,正是李登旺的授業恩師彭玉華教授。時至今日,當李登旺回憶起當年去病房探望導師的那段經歷,眼眶也不由得濕潤起來。
科研是有魂魄與精神的。李登旺告訴我們,當時,彭玉華教授由于身患乳腺癌正在山東省腫瘤醫院接受治療。她將一腔熱血都投入到科研中去,在治療時仍不忘自己的科研事業。那時的李登旺只知恩師熱愛科研,如若不是親眼所見,萬不曾想到她竟癡迷到這般地步,除了被恩師的科研精神所感動之外,對恩師在病床上仍念念不忘的那項研究產生了強烈的好奇。
好奇心驅使著李登旺。從那以后,李登旺便開始了在醫學物理圖像處理技術及其臨床應用領域的研究。從入門到深究,翻舊的書籍與資料,他的研究不斷深入;從白晝到黑夜,對圖像的提取與處理,他的方向更加清晰。研究開端的幾個年頭里,他的研究技術得到了合作醫院與醫療公司的認可,他便一發不可收拾的更加堅定跟隨恩師的步履,做好深入研究的信念。
也曾深夜冥思苦想輾轉難眠,也曾翻閱文獻屢做實驗,也曾遭遇瓶頸愁眉不展......一個個月色凝重的夜晚,一頁頁寫滿注解的書頁,一份份傾注心血的報告,一次次直至天明的實驗......這就是李登旺的科研日常。
開啟:諄諄教誨,無忘恩師
對李登旺來說,在坎坷跌宕的探索歷程中,最想感謝的就是恩師的幫助。
科研之門的開啟,彭玉華教授帶領他走入了科研的殿堂,研究中遇到困難和挫折,每每愁眉難舒之時總會想到恩師在病榻之上仍不忘科研的專注和堅韌,正是這般可贊可嘆的科研精神鼓勵著李登旺和他的研究伙伴們一路走到今天,奮力前行。
“做科研,一定要心存做下一代科研領袖的夢想?!边@是馮大淦院士常提起的一句話,也是多年來李登旺深埋于心的箴言。博士在讀期間,在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項目的資助下,李登旺成為了澳大利亞悉尼大學信息技術學院院長馮大淦院士BMIT課題組的一名聯合培養博士。馮大淦教授是國際知名學者,澳大利亞工程院院士,更是多個國際學術組織的FELLOW,他和王秀英教授以培養科研領袖的方式對李登旺進行了嚴格的科研訓練,并予以耐心詳盡的科研指導。更豐富的理論知識,更熟練的研究技術,更顯著的研究成果,在導師的高標準、嚴要求下,李登旺打下了堅實的科研基礎,并愈發堅定了研究的信心。
與此同時,山東大學的王洪君教授和山東省腫瘤醫院的尹勇教授也時常在他遇到(科研)困難時悉心指導和幫助,鼓勵他不要輕易放棄。工作之后的李登旺先后受到了兩位博士后合作導師王傳奎教授和唐波教授的指點,這讓他進一步明確了自己的科研方向,并制定出了切實可行的發展規劃。
拓寬海外視野,加強深入研究。李登旺轉移研究陣地,來到美國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他先后在世界知名學府斯坦福大學和杜克大學進行了科研學術交流與合作。他的兩位合作導師——斯坦福大學的邢磊教授和杜克大學的殷芳芳教授,都是國際知名學者,面對李登旺在美國的研究中遇到的重重阻礙,他們總會站在李登旺的角度幫他考慮和分析問題,根據自己多年來的親身經驗對他進行指導,并且無私地給予他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幫助。
李登旺所經所歷的這一切,都是他為執著研究所做的注腳,是他為遠大目標踐行的承諾。
勇進:破浪前行的科研之路
得益于山東師范大學的學科帶頭人國際合作培育計劃項目,李登旺正在美國斯坦福大學進行醫學物理圖像處理技術及其臨床應用的合作研究,主要是基于圖像處理技術來輔助惡性腫瘤的精確治療。
在美國多年的交流經驗使他在科研和教學方面都有了更大的改進,也對科研方式以及技術上的區別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在李登旺看來,中國與美國的研究方式從根本上說相差無幾,只是由于歷史和發展因素決定了美國在科學研究上仍處于世界的主導地位,資源更加豐富一些?!暗牵@種差距隨著我們國家對科研的重視和發展,在慢慢縮小,每一個科研人士有目共睹,亦是萬分欣慰?!?
這些年來,熱愛研究的教師、志向遠大的學子,在山師叩開了科研之門,一批又一批,前仆后繼。研究設備更新換代,資源不斷引入,研究者們攻堅克難,科研之樹葉郁果豐。李登旺堅信,在山師有著這樣一群勤勉而努力的人,我們的科研之路,也必將越走越遠,破浪前行。
科研精神是研究中必不可少的推動力。在李登旺的心中“執著”這一精神最為可貴,人不能一遇到困難就回避或者畏畏縮縮,事實上,有困難的地方必定潛藏著無限的機遇。容易的事情,每個人都能做,只有那些別人覺得困難、鮮有人涉足的領域,才能更好地實現自己的價值,做出真正有影響力的科研來。
李登旺愿以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對于科研的執著追求和熱愛。同時,他也想以自己的研究征程激勵每一個愿意投身科研的山師人,愿大家能夠更加努力、勤奮、務實,爭做下一代學術領袖,去實現真正的價值。
李登旺說,在自己科研的道路上,遇到過各種各樣的困難和阻礙,正是有了這些給他幫助,予他鼓勵的人,才能一路闖到現在。
在這條路上,他許下諾言,會繼續做好自己的科研,不辜負每個人對自己的殷切期望;在這條路上,他心存遠志,將執著追求更高的成績,不負選擇,不負經歷,不負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