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志曉: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做新做活做實
作者:商志曉 發表日期:2017年03月05日 17:26 點擊:[]
高等學校肩負著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根本保證。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要求高等學校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遵循教書育人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边@要求我們,必須緊密結合時代需要和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高校工作和大學生思想實際,切實把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做新做活做實。
做新,立足于工作創新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我們正處在一個需要創新也鼓勵創新的時代,是一個只有創新才能不斷發展進步的時代,各項工作都離不開創新。做好新形勢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可以說,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創新。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繼承優良傳統,堅持我們的工作優勢和好的做法,總結以往工作經驗并進一步發揚光大;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準確把握時代要求、環境變化和工作對象情況,不斷推進理念思路創新、內容形式創新、方法手段創新。
一是創新教育理念。理念一變天地寬。高校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大學生的道德素質,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標確立,應立足于大學生的實際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定位,避免思想政治工作愿景與現實脫離,避免我們說的、要求的、引導的、期待的與大學生的所思、所想、所愿、所求脫節背離,更不能南轅北轍。我們的教育內容要有說服力、有感染力,而不能空洞說教、無關痛癢。我們要確立思想政治素質與科學文化素質全面發展的新質量觀,克服唯科學文化素質單向發展的質量觀,在著力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同時,激發和引導學生努力學習和掌握現代科學技術,促進全面發展;要確立思想政治教育現行課程與潛性課程并重的資源觀,重視師生學習共同體、班級及宿舍文化、校園環境等潛性課程建設,讓大學生接受全面系統教育,使之個性得到和諧發展;要確立全社會共同關心、支持和承擔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綜合作用觀,發揮各方面教育力量和教學因素,教育引導學生自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中國夢激揚青春夢,為學生點亮理想的燈、照亮前行的路。
二是創新教育內容。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平臺。做好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深入實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體系創新計劃,完善教材體系,提高教師素質,創新教學方法。當前,一些高校對思想政治課重視程度不夠,課程內容空洞乏味、形式陳舊落后,導致課堂抬頭率和吸收率不高。面對這種現狀,高校要全面深化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綜合改革創新,緊密聯系當代大學生思想實際和學習實際,遵循教學規律和思想教育規律,在編好教材、建好隊伍、抓好課堂教學上下足功夫,變說教為說理,變灌輸為互動,把課上好上活,讓思想政治理論課成為大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的優秀課程。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為帶動,高校要深入發掘各類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和潛力,在傳授專業知識過程中注重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使大學生把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與加強思想道德修養有機結合起來。
三是創新教育機制。思想政治工作的豐富性和延展性,決定了高校必須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到教育教學全過程,構建起“大思政”工作機制,進而實現全程育人、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抓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領導班子是核心,隊伍建設是關鍵。高校黨委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責任主體,要建立健全統一領導、權責清晰、齊抓共管、分工明確、運轉有序的工作機制。高校所有教師都負有育人職責,必須大力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努力培養造就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引導專任教師自覺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要拓展選拔視野,抓好教育培訓,強化實踐鍛煉,健全激勵機制,整體推進高校黨政干部和共青團干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哲學社會科學課教師、輔導員、班主任和心理咨詢教師等隊伍建設,進一步明確政策導向、完善配套措施,吸引更多教師特別是優秀青年教師兼職從事學生教育管理服務工作。高校各職能處室機關干部和管理人員同樣應當發揮好育人作用,要通過提高服務質量,用良好的工作形象、工作態度和工作作風參與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
做活,立足于靈活多樣
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做好新形勢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在“活”字上下功夫,要在靈活多樣上做文章。我們的工作對象是活生生的人,是生龍活虎、朝氣蓬勃、思想活躍的年輕人,必須根據工作對象特點和實際去做思想政治工作,而不能拘泥于固有模式遇到新情況而不善于變通。立足于靈活多樣,要努力實現思想政治工作方法靈活、手段多樣、形式多彩、措施得力。在當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運用新媒體技術,突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強化言傳身教和實踐育人,不斷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和吸引力,達至春風化雨、入腦入心。
一是發揮新媒體傳遞力?;ヂ摼W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思維模式、行為方式、個性心理等,已經產生了十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高校要樹立互聯網思維,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與信息技術高度融合,使互聯網成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臺。要積極適應網絡時代特點,遵循新媒體發展規律,善于運用新媒體新技術,針對大學生的信息傳播和接受習慣等實際特點,壯大網絡輿論引導力度,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傳遞力,唱響網上主旋律。高校要整合網上教育教學資源,加強學生互動社區、主題教育網站、專業學術網站和“兩微一端”建設,創建網上黨校、網上論壇。要適應青年學生的語言風格和接受習慣,多講接地氣、有生氣的網言網語,把講道理與講故事結合起來,讓學生聽得進、入得心。要適應青年學生的信息需求特點,采取個性化、互動式的服務方式,量身定制一些思想政治教育新媒體產品,定向推送并精準服務學生,提高青年學生的關注度與參與度。
二是突出文化育人親和力。校園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二課堂,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以其青春、時尚的特點而備受大學生喜愛。這要求高校要建設體現社會主義特點、時代特征和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開展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學術、科技、體育、藝術和娛樂活動,把德育與智育、體育、美育有機結合起來,寓教育于文化活動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充分發揮學生各社團的作用,規劃并辦好各種報告會、研討會、講座、論壇和讀書會、學術沙龍等,要加強引導和管理,發揮正能量和積極效應。學生工作部門、共青團和有關組織要積極開展特色鮮明、吸引力強的主題教育活動,用中國夢引領校園文化建設,凝聚青年學生對黨和國家重大方針政策的關注和思考,積極響應黨團組織的工作號召和思想動員,同時注重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真正成為校園文化建設的積極參與者和良好校園文化環境的受益者。
三是強化實踐育人滲透力。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節,也是塑造青年學生精神高地的一個重要抓手。馬克思主義是從實踐中來并被實踐證明了的科學理論,只有聯系實際,才能真正掌握,也只有真正聯系實際,才能真正用好。青年學生只有到實踐中去,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才會不斷得到提高。在實際工作中,由于種種原因,一些高校大學生社會實踐存在“搞形式”“走過場”等情況,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效果。高校要采取措施克服這種狀況,積極探索建立社會實踐與專業學習相結合、與服務社會相結合、與勤工助學相結合、與擇業就業相結合、與創新創業相結合的管理體制,積極組織大學生參加社會調查、生產勞動、志愿服務、公益活動、科技發明和勤工助學等社會實踐活動,力求取得實質性成效。要重視社會實踐基地建設,不斷豐富社會實踐內容和形式,提高社會實踐質量,讓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去感悟,在志愿服務崗位、到企業農村中去體驗,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發揮榜樣人物的示范作用,增強社會實踐活動的滲透力。
做實,立足于扎實有效
“事莫明于有效,論莫定于有證”。新形勢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須著眼于解決存在的主要問題,狠抓實效性,狠抓工作落實。“名必有實,事必有功”。思想政治工作本來就易于被人看虛,假若再實功虛做,真成了虛講虛效,那就不但是白費口舌白費勁,關鍵是壞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好名聲,葬送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戰斗力。到頭來,就不只是事倍功半,而且會無功而返。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實,要扎實有效,要收到實際成效,必須從各個工作環節上堵塞漏洞,認真對待每一個方面和每一個過程,把“做實”的要求貫徹到底,把“做實”的要求牢牢抓在手上。其中,最要緊的也是最要注意的,是從學生實際出發、貼近學生實際。
一是貼近學生思想實際。當前在校就讀的大學生絕大多數是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的,他們有較高的思想素質和道德觀念,有較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思想活躍,視野開闊。但是,也應該清醒地看到,我國還處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過程中,由于國際國內形勢深刻變化,不同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社會思潮多元多樣多變。針對這種情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提升思想境界,明晰大是大非,站位高遠,強化工作力度,特別要對接學生思想需求,及時了解掌握最新動態,傾聽他們的心聲,認真辨析是非曲直,積極進行正面引導。要平等待人,坦誠討論,以情動人,以理服人,使思想政治工作接地氣、入人心。針對大學生群體中的差異化現象和差異化特征,還要注意制定富有針對性、體現科學性的分類指導方案,采用啟發式、體驗式、互動式等方法,及時回應學生心中的疑問、闡釋存在的疑惑。
二是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幫助學生解決在學習生活成長中的實際困難,是最有效果、最有說服力、最有影響力的思想政治工作。高校要落實好有關政策,加強對經濟困難大學生的資助工作,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方籌措資金,不斷完善資助政策和措施,形成以國家助學貸款為主體,包括助學獎學金、勤工助學基金、特殊困難補助和學費減免在內的助學體系,幫助經濟困難大學生完成學業。要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促進身心和諧健康發展。特別要做好學生入學適應、就業擇業階段和學生思想情感困惑、家庭變故等特殊時期的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定期深入學生談話交流、特殊學生重點跟蹤等工作機制,全面了解學生思想動態和學習生活情況。處在學生工作第一線的輔導員、班主任要“沉”到學生之中,對自己所屬班級的具體情況和每個學生的特點都要有一本賬,以便全面細致地開展思想教育,做到“底數清、情況明、措施實、效果好”。
三是貼近學生成才實際。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教育人、引導人,又要關心人、幫助人,最終要落腳到大學生健康成長、健康成才上。人才培養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務,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標追求。高等學校要從嚴治教,加強管理,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大學生學業發展創造條件,為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打好堅實基礎。同時,高校要堅持把職業生涯教育、人生意義教育、生命價值教育覆蓋到學生學習全過程,幫助學生樹立職業理想,珍惜人生和生命,珍惜大學生涯和學習時光,還要完善成才服務體系、就業幫扶體系、人生指導體系,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引導畢業生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要進一步建立健全大學生就業指導機構和就業信息服務系統,大力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加強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提供高效優質的就業創業服務。要通過服務育人、管理育人,真正把黨和政府對大學生的關懷落到實處,切實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作者系山東師范大學黨委書記)
報道鏈接: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6/1219/c49157-28959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