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樂做學問的文化探路人

    作者:大學生通訊社 徐暢 張金帆 發表日期:2017年01月09日 08:46  點擊:[]

    李華,山東師范大學齊魯文化研究院副教授,首批泰山學者青年專家。2001年考入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并先后取得碩士、博士學位。2011年進入齊魯文化研究院工作,2013年入選我校首批“優秀青年骨干教師國際合作培養(學科帶頭人培育)計劃”,2014年至今以訪問學者身份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東亞研究中心與東亞語言文化系交流。2016年入選首批泰山學者青年專家。    

    主要研究方向:齊魯文化與中國文學,孟子研究,漢代經學研究等。    

    十余載難忘山師情  

    從2001年進入山東師范大學開始大學生涯,到2011年作為一名優秀的博士生畢業,李華把她最珍貴的學生時代都留在了山師。正像她在其博士畢業論文中感慨的那樣:”十年韶華,悉付師大”。    

    “山師的文科專業實力很強。在地域文化研究方面,通過齊魯文化研究院這個高層次平臺,我可以接觸到這個領域最頂尖的國內外專家學者,這就意味著我們或許有更多的機會來了解學術前沿?!闭劶白约旱哪感?,李華的話語中流露出自豪。    

    對于自己研究方向的確立,在她看來也是一種機緣。懷著對孔孟之鄉的熱愛,本科畢業之后,她選擇了當時還不備受人們關注的孟子來作為自己碩士的研究方向,而在碩士畢業之際,因為一個契機更加堅定了她繼續進行孟子研究的決心。    

    2008年,在李華碩士即將畢業的時候,哈佛大學燕京學社和齊魯文化研究院合作舉辦了“郭店楚簡與思孟學派”學術研討會,參會的均是國內外孟子研究領域最為頂尖的專家學者,作為當時唯一一名以碩士研究生身份參會的學者,李華在會上發表的一份五萬字的《二十世紀以來大陸孟子與思孟學派研究綜述》,得到了杜維明、梁濤等許多著名學者的關注與肯定,這一機緣直接影響了其讀博士的選擇。    

    “非常幸運,博士畢業之后,我能留在這里,繼續我和山師的故事。”十五年間,不論是校內的學術研究還是國外的交流學習,對山師的感恩一直貫穿始終。在美國學習期間,李華有一個很大的收獲,那就是她對創新有了更近一步的認識?!霸诩又荽髮W伯克利分校學習的這段時間,因為與伯克利、斯坦福和硅谷的青年才俊們接觸較為密切,我發現他們的關注點往往在于:如何為未來的我們創造福祉上。比如他們會致力于通過多學科合作實現醫療的便捷性、清潔能源的使用、或者水污染的治理等等。他們的專業都不相同,但是大家聚在一起討論的卻是我們的未來還有哪些地方有待改進。在一兩年之前我們聽起來這些還是天方夜譚的構想,而在今天,這些曾經討論的問題已經開始在逐一實現了。伯克利一直以來都是北美新思潮的源頭,而硅谷又新技術的中心,人文情懷與技術的碰撞所產生的火花讓人炫目。這也不難理解,為什么蘋果手機、阿杜比、谷歌等一系列影響世界的公司都集中出現在這個地方。然而,我最感謝的是山師在培養年輕教師方面所具有的魄力,拿出了三年的時間和資助讓我們出去學習,這樣我才有了如此寶貴的機會,才能夠見到外面更廣闊的世界。”    

    飲水不忘思源,與山師相處的十余載里,李華早已經將這里當作自己的家,在她看來,盡自己所能為家里添磚加瓦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亦師亦友的身邊人  

    談起自己曾經的老師們,李華滿是感激與敬佩。而提到自己的授業恩師王志民先生,李華更是用到了“幸運”一詞:“遙想當年,如黃口孺子、蹣跚室外,不知學問為何物。幸得先生導以治學門徑,授以為文之法。偶有跬步,即倍茲鼓勵,略有懈怠,則盱衡點醒。……其中甘苦并不足道,唯記偶有新見,先生聽聞無不撫掌欣喜,每每點鐵成金,酣暢之情難以言表。先生視徒如子,一飲一啄,亦勞掛牽。每念及此,不免動容。先生含德之厚,用力之勤,高山景行,足成鞭策?!?   

    嚴師出高徒,王志民教授在學術研究方面極為嚴謹,他要求學生“一份材料,一份話”,不允許過分延伸。對這一點,李華銘記于心,并將它奉為自己學術研究的第一原則。    

    “有這樣一位老師,你沒有理由偷懶,他給你的不僅是指引,還有壓力和動力?!蓖踔久窠淌诘霓k公室里每晚11點依舊亮著的燈讓李華在對待自己的工作時更加認真。為師,先為人?!叭苏娴膽撚酶e極努力的態度面對自己的工作”,提及恩師,這是李華不時重復著的一句話。不得不說從老師那里得來的感動,讓李華在“德高望重”與“平易近人”中找到一位優秀學者應有的態度與品質,并貫穿于自己的研究與教學生涯中。    

    李華在伯克利做訪問學者的那段經歷令她感觸頗深。國外與國內截然不同的環境使她要和相同領域或者不同領域的人接觸,在慢慢接觸的過程中她發現與別人的學習交流會擦出意想不到的火花。兩年的訪問生活,使她看待問題的角度發生了變化。而很多原來想不通的事情,忽然之間都有了一些答案。在美國訪問的兩年中,伯克利一位同為國人的諶莫美教授亦給李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爸R教授現在已經八十多歲了,在我們看來,這應該是頤養天年的時候,但是這位老師依然在著書立說,依然探索新的領域,也從不認為自己已到暮年?!?   

    對于專注于學問研究的李華來說,人生處處有恩師。給自己少一點設定的界限,將自己的人生過得符合自己的標準是李華在美國收獲的一條人生至寶。    

    以務實之心樂做學問  

    “有一分材料說一分話,絕不在沒有足夠的材料時做過度的延伸”是王志民教授口傳心授教給學生的教義,也是李華從事文學研究工作以來一直遵循的原則。    

    從事學術研究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嚴謹、扎實?!斑€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熱情,永遠不要喪失對你所從事的工作的熱情。”對待孔孟文化,李華的熱情來源很簡單,因為家在濟寧,在她看來,生長于比,身邊永遠充滿著值得研究的東西。永遠保持對工作的熱忱、對生活的熱愛是李華長此以往的信念。而對于那些有志投身于研究工作的學弟學妹,李華有她的一份的建議:找到自己的方向,并為之不斷地努力?!霸脚υ叫疫\”是李華分享給同學們的一句話,“當你沿著一條路一直走下去的時候,你會發現越往前走路越寬而不是越窄,因為越往前走人越少,你成功的機會也就越大?!?   

    對于自己一直研究探討的傳統文化,李華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在談及傳統文化的價值與意義時,李華認為傳統文化的關鍵之處在“傳統”?!皞鹘y”二字更多地代表著一種智慧的積累,從某種層面而言,傳統就如同以為飽經滄桑的老者,其中有太多經驗與教訓的總結與積淀。當然面對傳統也要有分辨的眼睛,時代永遠在變化,不合時宜的部分也可以大膽放棄。對待學術領域的問題,一絲不茍是李華帶給我們最深刻的印象。對于現代的年輕人,更好地去學習體悟傳統文化也是李華強調的一件事情,因為里面蘊含著前人數千年的智慧。對身邊一些品味傳統的方式如讀古代經典書籍,李華首推《弟子規》,在這種精簡的話語中學習最平常的待人接物的態度:孝、悌、義、信……并在各自選擇的學習工作的軌道上不違初心、持之以恒、有所建樹。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先賢張載這句曾激勵無數后人的話也是李華的動力。她說:“任何一種專業,都有它存在的理由,都是為世界變得更好?!睅б环N情懷上路,讓學術成為生活。    

    分享到:
    成人午夜小视频_国产午夜电影在线观看_51免费午夜啪啪_最近最新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