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志曉:潛心于理論領域的探索者

    作者: 發表日期:2016年10月19日 22:37  點擊:[]

     


      ◆?簡介 商志曉,1959年生,哲學碩士,法學博士,現任山東師范大學黨委書記、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兼任山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副主席、省哲學學會會長、省馬克思主義研究會會長、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會長等。全國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國家“萬人計劃”第一批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專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學科評審專家、山東省首批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中共十八大代表、山東省十屆省委委員。
      “一個民族想要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崩碚搶σ粋€社會的作用不言而喻,但在普通人眼里卻是晦澀難懂、枯燥無味的。做理論研究的人不在少數,但能在本學科有所建樹并發揮理論的力量去解決現實問題、傾心于傳播大眾的學者,卻的確不多。商志曉便是其中之一。
      “改革進程如同一條河流,必然在克服阻礙、蕩滌淤積過程中奔騰向前,必然要形成一些激流,蕩起層層浪花。河水不斷流淌的‘漸進性’,是以激流、浪花形成的‘突進’與‘突破’為條件的?!疂u進性’構成整條河流,而激流、浪花則凸顯其生機和活力?!惫P者采訪商志曉時,他正在作關于深化改革的報告。就他要闡明的“漸進中必須要有更大突破”的觀點,商志曉用河水的激流沖蕩、平靜緩進來形容,既形象生動,又易于理解。這讓筆者感覺到深奧的理論并不是冷冰冰的,而很清新自然,仿佛與自己貼得很近。在自己的理論研究領域,商志曉從不以高高在上的“理論貴族”高談闊論,也不在自己的“專業王國”孤芳自賞,而是潛心做一名腳踏實地的探索者,熱心做一名理論大眾化的傳播者。那么,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懷揣“熱度”,走近理論
      沒有人天生喜歡理論。商志曉對理論的熱愛,與他的經歷相關。高中畢業后他下鄉插隊做知青,又當過地勘工人、宣傳干事等,那時廣播報紙常播放刊登一些社論文章,每天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認真學習理解這些文章。盡管對內容懵懵懂懂,但大家都覺得理論是一種很高深的東西,不是一般人所能觸及的,這種敬佩之情使他開始關注理論。
      真正走近理論,進而產生興趣,是在商志曉上大學后。他于1979年考入山東師范學院,當時十一屆三中全會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理論界圍繞著一些重要問題展開了激烈討論。作為政治系的學生,商志曉不僅關注這些討論,而且還想一試身手參與其中。他在認真研讀馬克思、恩格斯經典著作的基礎上,撰寫并發表了《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不是本原與派生的關系》、《共產主義的真理性、現實性和必然性不可否認——駁“共產主義渺茫論”》等文章,這讓還是一名普通大學生的商志曉在理論界嶄露頭角,也進一步激發了他傾心理論思考的熱情。這種關注現實問題和時代課題的理論研究取向,影響了他的整個理論人生。商志曉就這樣懷揣對理論的興趣,伴隨著不時的小有成就,逐漸走向了理論研究之路?!?br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    挖掘“深度”,探本溯源
      僅有對理論的一腔熱愛是不夠的。商志曉意識到,要真正進入理論殿堂、感受真理的力量,自己的理論基礎還不堅實。大學畢業時,他放棄到機關或留校任教機會,毅然報考了學科實力最強的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研究生三年,商志曉潛心學習馬列經典,飽覽古今中外哲學原著,打牢了深厚的理論功底。
      進行理論研究首先要了解理論是什么?理論具有什么樣的品質?理論有什么樣的用處?這樣一些理論問題被人熟視無睹,即便從事理論研究的學者也少有思考。但商志曉卻覺得這不是小問題,很有必要透徹了解、刨根問底,不然你怎么看待自己工作的價值呢!喜歡“較真”的商志曉毅然把“理論”作為研究對象,寫出了《在思維的制高點上——對“理論”的新探索》《社會科學理論及其當代意義》等論著,對理論的本質、結構、體系、功能等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這既拓展提升了對“理論”本身的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對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探索。正如商志曉所說的:“基礎理論研究看起來不實用,一旦得到突破和延展,就會帶來思維、認識等很多變化?!?br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  這種就理論本身進行的深入探究,很快就在現實中證明了它的價值,商志曉成為國內最早論證鄧小平理論是否形成并提出使用“鄧小平理論”概念的學者之一。而對理論問題的深刻思考,也作用于他嚴謹精致的治學態度,為他此后的理論研究提供了一種堅定的理念指引,即他在專著《鄧小平: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中》后記中所講的:選擇研究課題,不以古今中外論是非,而以現實需要看高低。那種認為研究的東西、涉獵的問題越古老越有學問、越不為人所知越玄奧高深、越遠離現實越有價值的看法是不確切的。為研究而研究的研究目的是放棄責任的表現。面對筆者,商志曉依然強調說:“我們不看低‘藏在故紙堆中’的學問,但那些與現實生活緊密相聯的問題,才是眾多研究課題中最重大、最緊迫的,也是最有價值和意義的?!? 
       提升“高度”,拓展視野
      登高方可望遠,立足潮頭才能把握江河走勢。商志曉的研究眼光聚焦于更有高度、更加長遠的前沿問題,致力于為重大決策提供理論依據和認識參考。他的理論研究極富創新性、創造性、前瞻性,提出的一些觀點不僅為理論界關注,有的還進入到高層決策。
      他從2001年開展“黨的先進性”、“黨的先進性建設”研究,撰著的《黨的先進性研究》被視為此方面的奠基性著作,對黨中央2005年初明確提出并闡發這一問題、開展先進性教育活動,做出了前期理論探索。他明確提出把“廉政建設”從作風建設中剝離出來,作為一項獨立的建設內容,與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并列為黨的五大基礎建設,以此構建黨的建設布局,這個建議被《求是內參》報送中央政治局等領導參閱,黨的十七大報告第一次以五大基礎建設的構架對黨的建設作了闡述。這些研究可能看起來不是那么“理論”,但對商志曉來說,卻恰恰是他“理論人生中最大程度地發揮了理論應有功能”的研究。
      這種獨特的敏銳眼光,使他站得更高,看得更遠,使他的研究總能處在學術前沿,占據理論高地。因此,商志曉曾多次參加由中央召開、中宣部等部委聯合主辦的全國性重要理論研討會,多次參加中央、國家有關部委及山東省委省政府就有關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的調研座談、征詢意見活動。2012年暑期,受黨中央、國務院邀請,商志曉赴北戴河參加“專家休假”活動,受到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同年秋天,他參加黨的十八大,受到眾多國家級高端媒體訪談,十八大開幕當天,央視網以“高端訪談”專訪商志曉一小時,他因此成為最早比較系統評說十八大理論創新和歷史地位的學者之一。  
       傳遞“溫度”,接氣大眾
      憑借肯鉆研的干勁、敢探索的勇氣,商志曉在《馬克思主義研究》《求是》《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報刊發表論文200余篇,出版專著6部,主編著作30余部,主持完成國家級、省級社科基金研究項目近30項。盡管有如此豐碩的學術成就,商志曉從不自恃清高,把自己固封于理論研究的專區,而是熱心于理論大眾化,致力于黨的理論的宣傳、普及與創新性闡釋,把相對孤高冰冷的專業理論轉換成有溫度、有親近感的道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傳播給大眾、傳播給青年學生。
      商志曉始終秉持“理論為現實服務”的理念,強調只有為現實服務的理論才能夠鮮活并富有生命力。每當中央提出重大理論、開展重要學習教育活動時,商志曉就承擔了大量的理論研究與宣講任務。除了開展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外,他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執政黨建設等重大理論與重大實踐問題上,都有深入而獨到的思考。他不僅研究撰寫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方面的論著,而且身體力行去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一系列問題進行專題講解,在機關高校、市縣基層、廠礦企業都留下了他授課、宣講、座談的身影。這些宣講活動既有對國家大政方針的政策解讀,也有對時事熱點的深刻評論,還有就人們工作生活規范的獨到剖析,他用具體、鮮活、靈動的語言把理論化為涓涓細流,浸潤著聽眾的心扉,受到了人們的歡迎和稱贊。  

     

    分享到:
    成人午夜小视频_国产午夜电影在线观看_51免费午夜啪啪_最近最新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