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講座】夏新華教授:移植與創新:新中國憲制發展的本土選擇與反思
作者:法學院 邢議姝 王傳良 發表日期:2020年12月06日 21:53 點擊:[]
12月6日下午,法學院邀請湖南師范大學夏新華教授于騰訊會議平臺作題為“移植與創新:新中國憲制發展的本土選擇與反思”的學術報告。報告由學院院長荊月新教授主持,夏澤祥教授與談,學院百余名學生積極參與聆聽。
夏新華從移植蘇聯憲制模式到探索本土憲制道路引入,介紹了憲法變遷與新中國憲制的發展歷程。隨后,他主要圍繞《五四憲法》《七五憲法》《七八憲法》《八二憲法》的修訂背景與主要內容,做出了以下講解:第一,《五四憲法》是對外來沖擊的能動反映,既從結構、國家性質和政權組織形式上對蘇聯模式進行了移植,又在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經濟制度上實現了創造性轉換;第二,《七五憲法》是在特殊時期下的本土探索,但是在公民權利削減等方面存在著缺陷;第三,詳細闡述了《七八憲法》恢復性重建的表現,并從兩次憲法修正決議的內容介紹了《七八憲法》的主要特點;第四,通過對四部憲法的結構性比較,說明了《八二憲法》是對《五四憲法》的全面繼承。他從基本政治制度、經濟制度、黨的領導方式、監察制度和國家領導體制這五個方面介紹了《八二憲法》的本土憲制創新。結合憲法修正的幾次歷程,夏新華提出了“憲法移植當慎重”“憲法權威應維護”“憲制創新最關鍵”這三點反思。
報告結束后,夏澤祥對本次報告內容進行了系統總結,并針對《八二憲法》的理論基礎與夏新華進行了深入的討論。夏新華系統、獨到的講解,引發了同學們對《憲法》的深入思考,使學院學子對《憲法》的重要地位與現實意義有了更為清晰、全面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