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講座】杜駿飛教授:網絡社會與孤獨的人
作者:新聞與傳媒學院 謝婧雯 發表日期:2020年12月02日 17:40 點擊:[]
11月27日,應新聞與傳媒學院邀請,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杜駿飛于長清湖校區樹惠堂虛擬仿真中心為作了題為“網絡社會與孤獨的人”的講座。
講座伊始,杜駿飛從我們身處的網絡時代切入。他指出,我們身處的網絡時代,新聞正在衰亡而信息正在崛起,事實開始變異而后真相崛起,人在退縮而物在崛起。當機器侵蝕各個行業時,最后能夠繼續苦苦掙扎不被機器取代的人,得做一些機器不能做的事情,比如提出“這是什么?”的問題,這便是我們稱之為創造性的東西。杜駿飛認為,我們對互聯網的想象經歷了從烏托邦到未托邦,我們曾以為它能帶來自由、民主、富強,但是最后發現它什么都沒帶來,反而帶來了消亡。杜駿飛指出,數字世界里,年輕人應該探討“帶寬與自由”“異化”“群體極化”“精神壓抑”等問題?!靶侣剺I是這個時代的詩意,寫詩的人是對這個世界抱有最大關愛的人、有激情的人、愿意付出的人,用心血來寫作的人。所以,好記者都是好詩人?!苯又膨E飛分析了人民空間和公共領域的概念,指出中國公共領域還沒發育好,主要原因是沒有公民。公民是由責任權利共同構成的統一體,中國一直沒有系統地培養這種群體。在沒有公民建構的空間里,群體便會成為烏合之眾的集合體,缺少道德良知和理性審辨,沒有建設性,反而只會相互謾罵、相互掐架,然后相互恐懼,形成互害的、不確定性很強又同時充滿戾氣的空間。
最后,杜駿飛以柏拉圖洞穴理論啟示在場的學生,要抱著開放的態度走出啟蒙的洞穴,探索一個更寬廣的天地,讓自己更加明智,更加恢弘。杜教授鼓勵同學們有機會可以去國外訪學,如果沒有合適的機會出國,也可以多看看外國書,多去圖書館讀書,并告誡同學們:“大學里最好的學生成長體驗都不是來自課堂,而是來自圖書館,更高級的成長體驗則來自社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