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講座】張曉兵教授:“熒光探針性能調控與生物成像應用”
作者:化學化工與材料科學學院 徐筱琳 孫南 發表日期:2020年10月13日 18:37 點擊:[]
10月12日下午,應化學化工與材料科學學院邀請,湖南大學教授張曉兵在我校千佛山校區1201報告廳作了題為“熒光探針性能調控與生物成像應用”的報告。報告由化學化工與材料科學學院執行院長李娜主持,化學院部分師生聆聽了此次報告。
報告伊始,張曉兵首先介紹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熒光探針性能調控與生物成像應用基礎研究”的研究背景。他指出生物體內生化信息的高效獲取是生命科學研究的關鍵,目前熒光成像技術具有響應速度快、樣品損傷小和原位實時性的優點,因此成為細胞和活體水平上高效獲取生化信息的有力工具。同時,張曉兵指出了現有熒光成像探針技術發展的瓶頸,提出該領域未來的研究應該從探針性能調控原理上突破傳統思維,開發高性能熒光成像探針。接著,張曉兵詳細介紹了通過采用跨鍵能量轉移開發高靈敏熒光探針平臺、催化分子信標信號放大以及開發新型近紅外二區熒光探針等方面,來實現高靈敏熒光探針結構調控的新思路。隨后,介紹了高穩定納米探針組裝新原理,指出了利用無機納米材料來提高核酸探針穩定性等實驗過程中的創新點。最后,張曉兵以“開發適用于活體研究的近紅外固態發光探針”等方法為例,著重介紹了復雜體系精準生物成像新方法。
張曉兵,湖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杰青、長江學者、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員?,F任湖南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湖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院長、核酸適配體湖南省工程實驗室主任、分子科學與生物醫學湖南省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化學會第三十屆理事會理事、湖南省化學化工學會副理事長。2010年至今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項,國家“973”計劃課題1項等項目,發表通訊作者SCI源刊論文130多篇,包括Nature Commun.2篇,J.Am.Chem.Soc.9篇,Angew.Chem.Int.Ed.7篇等,12篇論文為ESI高引論文(1%TOP),入選愛思唯爾2017、2018年中國高被引學者?,F任Spectrochim.Acta A、《中國科學-化學》《化學學報》《分析化學》《分析測試學報》等期刊編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