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講座】高建民教授:Developing Antibody Surrogates via Chemically Enhanced Phage Display

    作者:化學化工與材料科學學院 錢欣琳 孫南 發表日期:2021年01月14日 10:05  點擊:[]

    1月12日上午,應化學化工與材料科學學院和國際交流與合作處邀請,美國波士頓學院化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Jianmin Gao(高建民)作了題為“Developing Antibody Surrogates via Chemically Enhanced Phage Display”的網絡視頻學術報告。報告由化學化工與材料科學學院李平教授主持,化學院部分師生在我校千佛山校區一號教學樓1201報告廳聆聽了此次報告。

    會議伊始,高建民首先向在場師生介紹了其研究領域的基礎——分子間的相互結合和相互作用,并對藥物化學目前的困難進行了簡要介紹。他提出,有利于藥物識別的“有口袋的蛋白”比較少見,因此采取其他方式識別蛋白對藥物化學有很重大的意義。接著,高建民對其團隊早年研究的內容,即通過芳香基團機理來對一些蛋白施加非人為約束的實驗方法進行了詳細介紹,讓同學們對該研究領域的內容有了一定的認識。同時,高建民對金黃葡萄球菌的致病機理和細胞表面有磷脂修飾的細菌識別進行了生動的解釋。高建民聯系2018年獲得諾貝爾獎的噬菌體展示技術,提出該技術目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只能使用有限的天然氨基酸實現蛋白識別。而為了突破噬菌體技術在該領域的局限,高建民為大家分享了他對構建多肽庫的研究工作,并對多肽庫的意義進行了介紹。高建民還向同學們講述了多肽對金黃葡萄球菌的識別過程,向同學們展示了一系列的研究結果。他表示該項研究成果可將相應毒素送到細菌表面,展示了良好的特異性,并且這種特異性可以延展到其他的細菌,具有廣泛應用的可能。這項技術目前雖然不比阿莫西林在醫學上的廣泛應用,但在將來,該技術有希望應用到更廣泛的科學研究中。而后,高建民通過小肽精確識別HBD3的例子向大家講述了實驗采用的小肽對HBD3與HBD2的特異性識別過程,這證明了該項研究構建的小肽對蛋白的識別十分有效。最后,高建民通過圖文并茂得到方式為大家介紹了優化多肽庫的一系列方法,使廣大師生對該研究方向的前沿內容有了更多的了解。

    高建民,美國波士頓學院化學系教授。1999年獲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士學位,2004年獲得斯坦福大學化學博士學位。2004至2007年在斯克里普斯研究所Jeffery W. Kelly課題組從事博士后研究,2007至2013年在波士頓學院化學系擔任助理教授,2013至2020年任副教授,2020年3月任波士頓學院化學系教授。高建民教授課題組主要從事有機化學、藥物化學和微生物學交叉研究。特別是針對脂類和不常見脂類修飾在細菌生長和對抗生素的反應中的作用,設計和合成了具有高親和力和特異性的脂質識別分子探針,為脂質結合物的研究提供有力工具,并為新型抗生素的開發提供幫助。高建民教授在Nat.、Comm.、JACS、PNAS等期刊發表SCI論文60余篇。申請獲得國際專利多項。先后榮獲CAPA(美籍華人化學與化學生物學教授協會)杰出教師獎、波士頓學院研究生院教師教學指導獎、史密斯家族青年調查員獎等多項榮譽。

    分享到:
    成人午夜小视频_国产午夜电影在线观看_51免费午夜啪啪_最近最新中文字幕

      >